10月22日,上海中华文化学院房剑森副院长一行在花莲分别考察了慈济静思堂、慈济精舍。慈济基金会董事、原慈济大学医学院郭重雄院长和慈济基金会委员王添富出面接待,并介绍了慈济基金会49年来的慈善事业发展与思想理念,特别是证严法师如何结合各阶层、各族群众及不同国籍、不同信仰者,共同实践慈悲的真谛,创建了慈善、医疗、教育、文化事业,并投入骨髓捐赠、环境保护、社区志工、国际赈灾,发扬人类大爱的事迹。 房剑森认为,乐善好施是中华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慈济基金会通过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文化。慈济基金会以扶贫为起点,继而筹建医院,兴办学校,投身环保,秉承“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爱心变清流,清流绕全球”的理念,将慈善事业做到持续深入的发展。做慈善就是做快乐的事,快乐的事要快乐地做,这种慈善文化很值得我们学习。 房剑森认为,慈济基金会和慈济人将“慈悲为怀、济世救人”作为自己的目标使命,将佛教传承与社会和谐结合了起来。证严法师在六十年代从最初30位信徒、每天省下5毛钱做起,开始献身于济贫、济急、济病的社会服务和慈善事业,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伟大的成就,也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知名人士,很不容易,令人尊敬。 房剑森表示,要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交往,切实加强宗教慈善事业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有机结合。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同根同源、同宗同祖,需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习,发扬慈济基金会的“大爱”精神,挖掘宗教文化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文化价值,让“大爱无国界、莲花遍地生”,使中华文化在全世界“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同时,房剑森还就做慈善与宗教布道、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慈济基金会不参与政治的理念进行了交流探讨。 最后,郭重雄董事代表慈济基金会感谢房剑森副院长带领上海中华文化学院的教师来访,欢迎上海中华文化学院进一步加强交流交往,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各自的努力,共同促进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