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建党百年 >> 稿件
上海社院教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二)
来源:教研部 日期:2021.08.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气势恢宏、思想深邃、催人奋进,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的重要文献,在上海社院引起强烈反响,兴起学习热潮。上海社院专职教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将其贯穿于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近期,我们开设“教师笔谈”专栏,陆续刊发教师学习体会,敬请关注。

  组织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关键

 龚少情 教授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精辟概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全面总结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是践行初心使命的政治宣言,也是开创未来的行动纲领。下面,我想围绕建党精神,从组织力的角度谈点体会。

  就政党发展的大历史来说,中国共产党承继了列宁的建党原则,强大的组织能力是其胜利的必要条件。毛泽东曾经指出,“如果要把几十年来的革命做一个总结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只有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才有可能。”如此看来,党的群众组织力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几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亨廷顿注意到了这种独特的组织力在中国革命中所起到的极其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就以强调组织的重要性而独树一帜……他们的特长是组织,他们的目标是动员民众加入他们的组织。”亨廷顿这里的论述是十分中肯的。对于组织力相对散漫的西方政党来说,中国共产党这种强有力的群众组织力是其望尘莫及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落差?现代西方政党的兴起条件有二:一是国家与社会的分立,这使分化的社会利益实现需要一个政党组织为其利益代表;二是大众民主和宪政的确立,政党从精英政党转向群众型政党转变,这促使政党面向社会展开合法的生存竞争成为必要和可能。与此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另一种情形:一是旧社会大众民主和宪政的缺失,这使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与反动的旧国家(政权)处于一种对立状态,无法通过合法途径生存发展;二是社会的自主性十分衰弱并受着国家(政权)的压制,这为中国共产党联合其他阶层和动员群众反抗反动的旧国家(政权)提供了条件。在这种党、国家与社会关系背景下,共产党必须尽一切努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否则不仅自己的生存无以保障,而且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无从谈起。而对西方政党来说,政党与国家(西方的反对党只是作为反对现有的政府而非体制的国家而存在的)不是对抗的关系,与社会也不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一旦有可能,西方的政党就用不着去组织社会,在选举结束之后,政党在基层社会往往处于休眠状态,甚至发展到一定程度,政党与国家结盟而与社会保持一种疏离,70年代以后出现的卡特尔政党就是一个例子。

  政党的自信之情

  闻丽 副教授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中国共产党借助建党纪念活动表达了对自身的自豪与自信之情。

  尊重历史、敬畏历史,是一个政党成熟和自信的表现,也是对待历史应有的态度。总结历史贡献、升华历史经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习近平在讲话中从四个伟大成就具体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辉煌业绩展示在世人面前。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贡献的客观评价,体现的是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

  英烈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品格的集中体现,缅怀英烈重要的是传承英烈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力量。习近平在表达敬仰英烈的同时指出:“他们为祖国和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他们的崇高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这是对英烈精神价值的充分肯定。传承英烈精神,是对英烈最好的纪念,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和自信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习近平重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历次建党纪念活动都阐释了人民的力量和人民的作用,表达了对人民的尊重和敬意,进一步确立了人民主体地位的价值立场。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建立在对政党品格分析的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大党,有其独特的政党品格。“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基于历史对中国共产党内在品格的提炼和概括,强化了对中国共产党内在品质的集体认知和记忆。“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一关于政党形象的表达沿用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话语,伟大、光荣、正确的政党形象的建构和传播,增进了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成就、英烈精神、人民支持以及政党品格,造就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辉煌,使中国共产党人充满自豪与自信。

  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华民族复兴

刁含勇 讲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激荡人心,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为全党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100年前,在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一群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员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终于觅到了中国探寻民族伟大复兴的前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带领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走向强盛、一个日渐沉沦的民族走向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马克思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标注,正是这一伟大历史的真实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认识世界的强大武器,也是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百年党史、70多年新中国史,充分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准确性、科学性、优越性。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其命运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中国共产党人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机械的教条,而是坚持将其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今天,时代变化已经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沿着不可逆转的复兴之路阔步前行,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从荆棘丛生的历史深处走来,行进在新的时代,阔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未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