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建党百年 >> 稿件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在上海社院引起热烈反响(二)
来源:教研部、机关党委 日期:2021.07.15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气势恢宏、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催人奋进,在上海社院引起热烈反响。连日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学习交流,干部教师纷纷谈体会、话感悟。

  教研部党支部书记、主任刘晖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新起点和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洞察百年党史,书写伟大成就,构建精神谱系,总结历史经验,展现光明前景,指引中国未来,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讲话视野宽广、理论深邃、逻辑缜密、气势恢宏,富有极强的感召力。在政治上,总书记庄严宣告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理论上,总书记科学回答了我们党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重大命题;在实践上,总书记归纳了百年党史的四个阶段及其伟大成就,激励全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勇往直前,开启新的赶考路。

  教研部蒋连华教授:

  总书记的讲话,是春风扑面,唤起我们青春的热忱,要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总书记的讲话,是激昂的旋律,激发我们昂扬的斗志,继续向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迈进!总书记的讲话,是赶考的号角,号召每一位中国共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保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教研部龚少情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精辟概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全面总结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是践行初心使命的政治宣言,也是开创未来的行动纲领。

  教研部王俊华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通篇讲话中,总书记的话饱含着人民领袖对人民的真挚情怀,映照出百年大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

  教研部闻丽副教授: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尊重历史、敬畏历史,是一个政党成熟和自信的表现,也是对待历史应有的态度。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贡献的客观评价,体现的是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英烈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品格的集中体现,缅怀英烈重要的是传承英烈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力量。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和自信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成就、英烈精神、人民支持以及政党品格,造就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辉煌,使中国共产党人充满自豪与自信。

  教研部刁含勇讲师:

  一百年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带领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走向强盛、一个日渐沉沦的民族走向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马克思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标注,正是这一伟大历史的真实写照。马克思主义不仅是认识世界的强大武器,也是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其命运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中国共产党人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机械的教条,而是坚持将其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从荆棘丛生的历史深处走来,行进在新的时代,阔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未来。

  教研部张星讲师: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鲜明地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意蕴和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贯穿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所有活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观念、奋斗目标、执政理念。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教研部程洪猛讲师: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一《道德经》中的长生思想,我认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或者基因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不自生”,即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而生,而是“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处理国内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做到了并将继续做到“得一”。中国共产党的“得一”或坚守的“道”,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处理国际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做到了并将继续做到“为下”。中国是大国,但始终秉持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新时代的“为下”,就是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研部刘霁雯讲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宝贵经验。党的领导是创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根本保障,解放思想是创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重要前提,锐意进取是创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精神动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披荆斩棘、劈波斩浪,到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彼岸。

  教研部胡庆雄讲师: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的优异答卷。所有鲜花和掌声,是对100年峥嵘岁月的礼赞;一切欢呼与歌唱,是面向未来的信心与祈愿。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处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一百年后,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这是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掀开中国历史的崭新一页,是无数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奋起抗争、流血牺牲的结果。我们的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自信满怀,我们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幸福安康、心情舒畅。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