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社院学报 >> 2023年第6期
摘要
日期: 2023-11-24

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思想研究

【作者】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课题组

【摘要】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关于统战工作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主要内容涵盖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宗教、非公有制经济、新的社会阶层、港澳台侨海外等统战工作各领域,既传承发扬又创新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习近平;上海;统一战线;重要论述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理论渊源、政治智慧与时代价值

【作者】袁秉达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摘要】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统一战线政策已经整整一百年了,百年统战辉煌历史和生动实践与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相互交融,演绎了中国特色统一战线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本文从理论渊源、文化底蕴、历史经验、政治智慧与当代价值等多个维度,对中国共产党创造和领导的统一战线进行深入研究,认为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法宝地位,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磅礴伟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统一战线;理论实践;政治;价值

新时代参政党文化建设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作者】殷啸虎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教授、研究员,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兼职教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与地方社会主义学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组合院外首席专家,民盟上海市委参政党理论研究会首任(创始)会长

【摘要】推进新时代参政党自身建设,应当重视参政党文化建设,充分认识参政党文化建设的时代意义。参政党文化的构成,是与参政党的性质、目标以及功能作用等紧密联系的,是由参政党的性质和目标功能所决定的。参政党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提升合作履职能力。新时代参政党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参政党理论建设、参政党理念建设,以及参政党形象建设等方面。习近平同志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七个着力”的要求,同样为参政党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参政党文化建设有着其自身的特点,新时代参政党文化建设应当基于这种特点,并根据时代要求,推进参政党文化建设。具体而言,新时代参政党文化建设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参政党文化建设,坚持和发展“探寻真理、崇尚科学、追求民主”的参政党理念,营造独特的参政党精神文化氛围。同时,要加强参政党理论研究,通过理论研究推进参政议政实践。

【关键词】新时代;参政党文化;文化建设;问题思考

协商民主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

【作者】姚俭建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教授,法学博士

【摘要】“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这是对协商民主与全过程人民民主之间关系作出的重要阐释,也是涉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运作的一个崭新而又重大的理论命题。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拓展了协商民主的实践空间;协商民主则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要求。协商民主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具有平等参与性、结构体系化、渠道互补性和运行持续性的特征。路径选择上,进一步加强党对协商民主工作的全面领导;优化协商民主体系的运行机制;深化协商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

【关键词】协商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路径选择

如何理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之“新”

【作者】胡淑佳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讲师,法学(政治学)博士,上海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研究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周建勇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中外政党比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法学(政治学)博士,上海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研究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摘要】中国政党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新型”,是以显著的制度效能为事实依据的。新型政党制度之新,深刻体现为“我们如何看待政党制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之新。新型政党制度概念蕴含着新的类型学标准,以政党制度是否达成预设的制度效能为依据,对政党制度作“新旧之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概念明确了“建设一个怎样的政党制度”“怎样继续建设政党制度”的目标方向。进一步激发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潜能,是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新型政党制度;政党制度;制度效能

中国政党制度类型话语的建构路径——从“一般类型”到“新型”的逻辑展开

【作者】吴智楠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政党制度,其在类型层面深受源自西方的、以“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为基本框架的“一般类型”政党制度话语的掣肘。这要求中国在与“一般类型”政党制度话语的博弈中建构符合本国实际的政党制度类型话语。建构中国政党制度类型话语既应充分认识到“一般类型”政党制度话语的以政党数量为划分标准的思维定势、竞争性与非竞争性的笼统分类、民主政体与威权政体的二元对立等局限性;也应看到“一般类型”政党制度话语内含的追求民主政治、重视制度因素、警惕和防止权力腐败等价值;更应在遵循“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建构历史与现实的轨迹、注重“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基础的事实引证及学理支撑、挖掘“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内蕴的政治智慧、加强“新型”政党制度话语的译介和传播等方面突破“一般类型”政党制度话语,从而建构具有解释力、说服力、传播力的中国政党制度类型话语。

【关键词】中国政党制度;政党制度类型;政党制度类型话语;话语建构

大时代的宗教信仰——当前基督教中国化的挑战与机遇

【作者】徐以骅  博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城市民族和宗教研究中心特聘顾问,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研究员

【摘要】: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我国在宗教治理领域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中国基督教的时代使命。我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领袖吴耀宗先生曾用“大时代的宗教信仰”来形容处于风云变幻的历史关键时期具有爱国主义特殊使命的我国基督教。当前我国基督教以坚持中国化方向来积极回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时代命题,同样具有“大时代的宗教信仰”特质。本文从当前我国基督教所处的国际环境、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所肩负的时代使命等方面来阐述基督教中国化的时代性挑战和历史性机遇。

【关键词】大时代的宗教信仰;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基督教中国化

统战人的政治性格:基于统战文化的历史政治学分析

【作者】龚少情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胡庆雄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研究中心讲师

【摘要】统战文化为认识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提供了一个整体性和实证性的研究路径,而统战人政治性格的研究则从微观与人的行为的层面打开了研究空间。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伟大历史表明,统战文化塑造了统战人的政治性格,统战人的政治性格则体现了统战文化的功能发挥。统战文化是一个历史的积淀过程,历史演进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典型示范作用,对培育统战文化具有奠基性的作用。从历史上看,政治信任、政治共识、协商理性,是统战文化的基本要素,而突出政治信任、追求政治共识、注重协商理性,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顺利发展过程中统战人政治性格的鲜明特质。

【关键词】统一战线;政治性格;统战文化;历史政治学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的三重阐释——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的思考

【作者】龚万达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教务处处长,法学博士,公共管理博士后,江苏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

董西飞  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师,中级编辑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的发布,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政治保障。民营经济的“两个健康”,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支持民营企业加强风险防范管理,防范化解政治风险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防范化解政治风险,其核心是维护基本经济制度权威;其根本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习近平经济思想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指导地位;其基石是坚持党的领导,保证做大做优做强后的民营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把优质政治资源优化配置到民营企业中去,深化政治巡视,加强对民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监督。

【关键词】民营经济;政治风险;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巡视;政治监督

近十年我国宗教人才培养问题研究述评

【作者】程洪猛  哲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城市民族和宗教研究中心副主任、讲师

【摘要】本文对近十年来我国关于宗教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成果作了择要梳理,包括对五大宗教人才培养情况的研究动态,宗教人才培养总体性研究以及对该问题研究的未来展望等内容。佛教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其现代性和社会性问题,伊斯兰教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经堂教育,基督教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历史考察、现状分析和教育思想的阐发。道教和天主教相关研究成果相对薄弱。作者建议加强宗教人才培养的学术研究。

【关键词】宗教人才;宗教人才培养;宗教教育;宗教院校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状况探讨——基于上海市高校的一项调查

【作者】郝宇青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无党派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上海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毛习辛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宋 以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本文针对上海市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问卷调查结果,从政治认知、政治行为、政治过程等三个维度出发,分析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总体特征,梳理了不同性别群体、不同年龄群体、不同专业群体、不同专业技术职称群体、不同岗位群体、不同学习经历群体、不同工作时长群体等七大群体的思想政治引领的表现与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

阶层理论视域下自由职业人员统战工作优化路径研究

【作者】张 卫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中央统战部新的社会阶层江苏研究基地秘书长

后梦婷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黄 科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

【摘要】自由职业人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者和创造者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文章以实证研究系统分析了自由职业人员的群体现状和内在思想特征,即自由职业人员群体规模扩大明显,年轻化、专业化、“多面手”趋势显著。经济压力带来的信心受挫与渴望归属相互交织,社会参与意愿高涨与政治效能感缺乏交互影响,以及网络参与的便捷化与表面化同时共生。分析了现阶段统战工作存在的现实困境,即群体数量难以理清、工作方式精准度不足、沟通反馈机制不够完善和代表人士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文章从五个方面整体构建了推进自由职业人员统战工作的实现路径,提出以系统化思维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突出党组织在基层统战中的核心地位;细化分类分层工作标准,提高群体激励和思想引领的精准性;以链式工作机制形成网状工作渠道,扩大实践创新基地区域统战阵地优势;创新柔性化统战工作方式,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推动统战工作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形成工作生活一体化的网络统战空间。

【关键词】阶级阶层理论;自由职业人员;统战工作;对策

关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作者】李建伟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上海市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摘要】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是新时代党中央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以“构建新时代亲清政商关系”为主题,本文在对上海市代表性民营企业家、经营管理者和相关党政干部进行问卷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亲清政商关系建设的现状、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方面,提出了构建新时代亲清政商关系的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政商关系

超大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作者】高向东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邵文豪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各区域、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深入,城市地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也日渐增多。超大城市因其特殊性,城市人群更为复杂多样、文化更为多元,其城市中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需重点关注。超大城市中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多以务工和经商为目的流入城市,其面临的文化环境相对更为陌生;高昂的生活成本也降低了其定居意愿;法制、干部队伍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因素也制约着其城市融入。研究建议通过做好社会支持与服务、加强法制建设、培训引导、人员队伍建设,以及改善舆论宣传等对策,提高超大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水平。

【关键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超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