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干春晖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应用经济研究所所长
汤蕴懿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期,进一步稳定民营企业家预期、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和内生动能尤为重要。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民营经济在上海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022年,上海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21万亿元,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27.1%;民营经济完成税收收入4666.4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为32.7%。同时新认定的9956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八成以上是民企;7572家专精特新企业中,民企超过九成。民营经济已成为体现上海城市经济活力、创新能力的骨干力量。在经济持续回升面临各种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上海一直努力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制度供给,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带来更多的确定性。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推出后,上海迅速出台了破除隐形壁垒、提升服务效能、加强要素保障、拓展投资渠道4个方面、20条政策,涉及财政、金融、优化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政策累积效应正逐步发酵,体制机制也在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心持续增强。
作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我们希望与各方一起,形成民营企业和智库的常态化交流机制。我们希望通过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展开调研,听取民营企业家的真实想法,研究企业提出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共同研判形势、研究政策,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建言献策,切实帮助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加快探索超大城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机制,加快打造新时代民营企业家高质量成长新路径,《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编辑部、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上海经济》编辑部、上海市民营经济协会及上海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来自学界和企业界的专家代表们,围绕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聚焦新质生产力等多个主题,从不同层面分享了各自对推动上海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解和思考。在此次学术论坛基础上,《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以笔谈+论文的形式,推出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发展“民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不是权宜之计
【作者】张晖明,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
企业家精神与高质量发展
【作者】刘胜军,国是金融改革智库首席专家。
新时期商会党建工作的新使命和新任务
【作者】俞秋勤,上海市浙江商会党委书记助理、副秘书长。
不忘初心、聚焦主业——聚焦民营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郁瑞芬,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
加快探索超大城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机制
【作者】章 毅,上海市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干细胞集团董事长。
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 促进上海高质量腾飞
【作者】赵丽佳,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副会长、上海市浙江商会副会长、上海明佳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践行者
【作者】谭黎敏,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西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