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统战百年百事 >> 稿件
从联合走向胜利:上海统战百年百事|刘靖基带头申请纺织行业公私合营
日期: 2025-06-06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刘靖基是屈指可数的工商巨子,投资的企业工人已达万人。1949年4月,刘靖基搭乘泛美航空公司最后一次班机回到上海,成为走向新的人生道路的重要一步。他在90岁寿辰时曾深情回忆:“我从香港飞回上海迎接解放,是我平生最大的抉择。”

1953年初,国家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工商业者中的个别大资本家思想顾虑很大。10月,全国工商联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在会前召集工商界著名人士座谈,上海有荣毅仁、刘靖基、郭棣活等出席。毛泽东在会上形象比喻当时工商界对社会主义改造新形势的心情,犹如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接着毛泽东对刘靖基说:“刘先生,你回去要带带头啊!”鼓励他们在公私合营中起表率作用。刘靖基深受鼓励,决心以实际行动作出榜样。在这次代表大会上,他代表安达、大丰两个企业愿意早日争取公私合营。回去后,他接连召开董监事会议、股东大会,研究如何实现公私合营,并得到全权申请办理公私合营的委托,1954年4月经上海市工业生产委员会批准,安达、大丰、公永三厂合并为公私合营安达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刘靖基任总经理。这为全国棉纺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起了“跑头马”作用,在上海乃至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有了以刘靖基为首的工商界代表人士做榜样,很快,广大工商业者申请合营的越来越多。

1956年1月20日,全市各行各业代表2500多人在中苏友好大厦(今上海展览中心)隆重集会。这天是上海市私营工商业全部实行公私合营的日子。市工商联主任委员盛丕华双手捧着红木镶边缎面精装的上海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申请书;工商界著名人士刘靖基、刘念义、经叔平等8人抬着4只扎彩的红漆条箱,里面放着用红布包裹的各行各业要求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申请书走在最前面;市分会副主任委员、市工商联监察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厥文,市分会副主任委员、市工商联副主任委员荣毅仁和全体代表迈着整齐的步伐随后进入会场。盛丕华代表全市工商业者向市人民委员会递交申请书,上海市副市长曹荻秋当场代表市长陈毅审核批准全市85个工业行业的35163户和120个商业行业的71111户实行公私合营,实现了广大工商业者“一次申请,一次批准”的强烈愿望。

日后,刘靖基讲述促使他这一行动的因素时说:“首先是爱国的民族自尊感,我希望祖国强大,只要能使祖国强大的事,我就要走在前面,工厂国营了,工人是主人翁,生产率将比私营厂提高,这就好。”在安达、大丰两个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后,他还说过一句话:“我们不能只算经济账,我们与国家不是买卖关系,我是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连在一起了。”

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刘靖基担任上海市棉纺织工业公司经理,1957年被任命为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1959年11月增选为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1961年当选为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主任委员,并担任民建上海市委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