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中共上海市委领导下,上海市人民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决定,认真落实各项统战政策,恢复统战部和政协,恢复各民主党派的活动。由于坚决落实工商界、知识界、科技界的各项政策,各界爱国人士包括宗教、民族、侨胞、港澳台属的积极性大大调动起来。时任上海市副市长、市委统战部部长的张承宗根据开放政策的新形势,提出了在搞好国内统一战线的同时,要开展和扩大对港澳和海外侨胞的统一战线工作,重点先放在港澳,逐步扩大到台湾和海外去。
1978年11月,经市委批准,市委统战部成立了联络处,重点放在对外联络,放在加强对港澳台和海外工商界的联络工作,工商联也成立了联络处,各民主党派等也相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接着市委批准了上海工商界经济访问团访港,有关部门及英国驻华使馆均很重视,很快发下了护照。这是十年动乱后,上海第一个工商界经济访问团出访,也是全国首个有政府背景的代表团出访。访问团由张承宗担任团长、刘靖基为副团长,团员有唐君远、刘念智、郭秀珍、陈元钦、杨延修、吴志超、丁忱和马韫芳,全团10人,其中,共产党员3人,非党爱国知名人士7人。这个名单传到香港工商界人士中,大为轰动,有惊奇的,也有半信半疑的。特别是团员中有陈元钦,原是皇后牌绒线厂的老板,被当作反革命判刑七年,关了五年释放出来。党员杨延修,原被错划为右派,落实政策刚改正。刘念智是火柴大王刘鸿声的儿子,刘靖基是纺织界的巨头。共产党真能放他们出来么?
1979年3月11日,上海工商界经济代表团一行10人,飞抵香港机场,接机者人头攒动。他们大多是工商界代表团的亲友,有唐翔千夫妇、董春芳父子、刘浩清夫妇、郭正达夫妇、陈元钜夫妇、包玉刚夫人等数十人。香港工商界有三个想不到:一想不到陈元钦真能放出来;二想不到刘靖基、唐君远等高层次的人士能来;三想不到党员改正后的杨延修能出来。大家说,对统战部可以交朋友,对共产党可以信任、可以交朋友。
3月11—24日,上海工商界经济代表团一行10人赴香港访问香港大公报社、新华社香港分社,拜访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王宽诚等;参观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中国染织厂、益电电子厂、开达玩具厂、太古新村、海上学府“宇宙号”轮等。在参观过程中,代表团交了很多朋友,提供了今后经济交流、引进外资的条件。
有“世界船王”之称的包玉刚,邀请访问团所有成员坐上他的私人游艇游览维多利亚港,看看香港美丽的海景。在众人面前,包玉刚一时兴起,竟一改在公众场合的矜持印象,脱掉外衣,仅穿着一条泳裤爬上拖船,跳下海里畅游一番。包玉刚从小在海边长大,一身好水性直如浪里白条,惹得张承宗等访问团成员不住地鼓掌。待包玉刚水淋淋登上船后,张承宗亲自为他披上毛巾,赞叹道:“想不到船王的水性一点也不减当年啊!”包玉刚连连摆手:“惭愧惭愧,心里高兴,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献丑啦!”
3月23日晚,访问团举行答谢宴会,到会者140余人。张承宗致辞后,刘靖基、费彝民及安子介都分别讲话。出席的有香港立法局、行政局议员多人,还有汇丰、渣打等外资银行的总经理,及华润公司、中资银行、中资公司的负责人等多人。
代表团此行改变了香港工商界对内地政策的看法,使他们理解并拥护改革开放政策,也为日后到内地和上海投资兴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香港工商界也觉得共产党派来的大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反倒是慈眉善目、温文尔雅,平日里与人说说笑笑,并没有什么隔膜。可以说这次首访香港,收获相当大,宣传了党的新政策,沟通了思想,增长了知识,交了新朋友,开创了新的局面,由此迈开了沪港经济合作与交流坚实而坚定的第一步。
同年10月20—31日,以唐翔千为团长的香港工商界组织了一行26人的访沪参观团,访问团受到了上海方面的热烈欢迎,市委领导彭冲专程会见了他们,并欢迎他们来沪探亲访问,交流经验,创办合资企业。访问团与上海工商界人士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广泛座谈,到各大工厂企业参观访问、洽谈业务,并游览了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名胜古迹,相处融洽,收获颇丰。代表团由张承宗等陪同赴无锡游览。这天雇了一条船游览太湖,并在船上安排了精美的午餐。置身湖光山色之中,回忆起泛舟维多利亚港湾的美好时光,张承宗即兴吟诗一句,“万顷水载万顷情”,然后笑呵呵看着香港朋友征求对联。香港商界名流吴中一和“石油大王”刘浩清相视一笑,稍作斟酌后朗声应道:“同心话结同心花”。这一上一下对仗工整,情景交融,引得众人连连拍手叫好。
此后,请进来,走出去,一座沪港联系的金桥建立了起来,沪港间的全面合作与交流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正是在这一基础之上,1981年8月在上海浦江东岸诞生了上海第一家合资企业—上海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该公司就是由上海纺织局与唐翔千合资创办的。
随着交往的深入和合作的加强,张承宗深感有必要通过一个组织的形式加以巩固和推进。1984年7月,张承宗和唐翔千、刘靖基商议之后,联名向时任上海市市长汪道涵提出成立沪港经济协会的建议。这一建议受到了汪道涵的赞成,并提出在名字中加上“发展”二字。1984年11月16日,沪港经济发展协会举行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市委第二书记胡立教到会祝贺,汪道涵代表市政府讲话,希望协会做好两件事:举办展览会,使上海和香港互通信息,促使上海的产品逐步接近国际水平;开展人才培训。副市长阮崇武出席。会议由刘靖基、唐翔千轮流主持,两地100余人出席会议。张承宗对协会的性质、任务、组织机构等问题作说明。会议通过《沪港经济界协会章程(草案)》,明确该会是团结上海和香港两地经济界人士、为上海的振兴和香港的繁荣积极推动合作的民间协作组织,明确宗旨、任务等条款。会议协商产生第一届理事会。根据协会章程草案,协会在沪港两地分别登记建立沪港经济发展协会办事机构,1985年1月,香港沪港经济发展协会有限公司在港注册成立,负责联系港方理事。沪港经济发展协会在两地分别成立,又互相合作,是一种新的形式,全国独此一家。1993年12月,首次吸收外资管理机构、金融机构、沪港合资企业、有关社会团体中的高管16人为会员。1985年,协会还创办了季刊《沪港经济》(后改为双月刊、月刊),发行量最高时达到10万份,在促进对外贸易、外商投资和国内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桥梁纽带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