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多年战乱动荡,解放初期,上海宗教界的自养收入普遍大幅下降,教职人员生活受到影响,有些教堂破败不堪,寺院修缮资金匮乏。当时兼任华东局统战部部长的陈毅,布置有关同志多次与宗教界代表人士座谈,听取意见和要求,全面掌握情况。1952年春,为关心宗教政策的贯彻和宗教文物、场地的保护,统战部到各教堂寺院作深入调查研究,决定修复一些著名的教堂寺院,他们制定维修方案,上报市委、市政府,请求拨款资助修缮费用。为了解情况,陈毅专程到玉佛寺和小桃园清真寺视察。
玉佛寺时任方丈苇舫法师一贯要求进步。上海解放后,他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开展生产自救。陈毅市长在赵朴初的引荐下,专门来到玉佛寺吃素餐。在玉佛寺,陈毅宣传了党的宗教政策,明确要求玉佛寺的和尚们都要安下心来,和尚要像个和尚的样子,把寺庙管好。他对苇舫法师说:“你们放心,人民政府来了之后,有明确的宗教政策,会保护你们的!你们一定会与人民政府及上海市的其他老百姓一样,日子会一天一天好起来的。”他又对小和尚说:“听说你们这些小和尚,不安心,跑的跑掉了,还俗的还俗了。你们要安心,好好学佛,好好把你们的寺庙管好。国家好了,你们这里也是会好的。”当陈毅市长看到玉佛寺住了很多不相干的军地单位后,仅仅隔了两天,就派当时华东局的领导谭震林到寺作具体了解。不久即以华东军政委员会的名义,下令让所有军地单位搬出玉佛寺,把房子交还玉佛寺重新修缮。
1952年,政府拨款修缮玉佛寺和静安寺,给了玉佛寺旧人民币5亿(相当于新人民币5万元)、静安寺1.75亿(即新币1.75万元)的维修费,由寺庙自己购买材料组织施工。此后,由于玉佛寺房客遁走没了租金,搞基建又影响了素餐经营,生活困难。政府又决定给寺中每个僧人补贴15元(新币)的生活费,全寺一共3 000元。在政府的资助下,玉佛寺香火又重新鼎盛起来。
小桃园清真寺是1925年由清真寺董事会金子云董事捐建,坐落于上海复兴东路近河南路口的小桃园街,因此被称为小桃园清真寺。陈毅来到小桃园寺后,专门向教长马宜亭阿訇询问穆斯林群众的宗教活动情况,询问教职人员的家庭生活,询问清真寺的经济来源。随着时间延续,交谈越来越投入,感情越来越融洽。马宜亭如实介绍,陈毅点头细听,不甚清楚的,刨根究底插话询问。谈到建筑年久失修渗漏严重,影响群众礼拜时,陈毅察看询问得特别详细,还提出修缮的一些具体设想。
在礼拜大殿门口,陈毅双目浏览庄重高敞的大殿,听取马宜亭讲解穆斯林礼拜的要领和仪式。他尊重伊斯兰教教规习俗,没有跨进大殿一步。登上三楼平台,陈毅仔细观看别具特色的望月亭。他右手伸出食指,向上点着说:“天上的事,你们管;人间的事,我管。大家分工把它管好。”陈毅对上海这个特大城市的清真寺依然保存得如此完整,极为赞赏;对清真寺的教务活动和管理,表示非常满意。他一再嘱咐马宜亭教长,要相信党和政府是充分保护和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让群众过好宗教生活,有困难找政府,一定予以支持。他要求宗教界团结好信教群众,与上海人民一起把上海建设好。
此后,市委统战部在调查基础上认为,伊斯兰教的小桃园清真寺虽然门前道路拥挤狭窄,但其西亚式建筑独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一定代表性,应列入首批修缮范围,决定拨支修理金旧人民币11亿元(即新币11万元)资助。
从此,上海的宗教场所陆续得到了修缮和保护,宗教活动有序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