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过去的2024年令人难忘,全市社院作为统一战线人才培养、理论研究、方针政策宣传的主阵地,紧紧围绕“大统战工作格局”,砥砺前行,凝心聚力,成果斐然。2025年,上海社院系统将共绘同心圆,奋楫再出发。为更好加强交流,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互相学习,我们近期推出“区社院巡礼”栏目,敬请关注。
杨浦区社会主义学院2024年度工作总结
过去一年,杨浦区社会主义学院系统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上海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参与打造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最佳实践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深化区校合作,构建多方协作机制,在教学培训、统战宣传、文化交流方面得到新突破新提升。
一、高度重视教学培训工作,注入统战新动能
“社院姓社”是社会主义学院的立院之基。杨浦区社院高度重视党外人才队伍建设,共举办7期专题党外人士培训班和1期民族宗教工作培训班,组织500余名统战人士参加,取得良好成效。
(一)强化政治引领,丰富课程内容
今年,党外人士培训工作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把政治引领摆在培训工作首位。区社院联合市社院、区委党校、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智库力量,贯穿全年开展联合培训,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统战特色、本地特点的教学培训体系,构建起“一体化教学”与“模块化办学”相结合的培训框架。培训对象涵盖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根据工作需要,今年还举办了民族宗教工作培训班。针对不同对象,我院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不断巩固各界统战人士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二)重视实践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今年注重创新教学形式,增强课程趣味性,增加跨区域联合教学次数,拓展了培训空间,提升了培训效果。持续放大“行走式教学”特色优势,深挖区内红色教育资源,在已有的“杨浦滨江”精品路线中加入“人民城市实践展示馆”点位,注入AI、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互动工具;在国歌展示馆开设“红色旋律传承路线”。年内,组织过多场现场教学活动,比如,“大道同行--携手走向复兴之路”(愚园路)、“久久的爱国情怀”(陈望道旧居)等。积极探索“沉浸式情景课”,在9月举办的“杨浦区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中开展《窑洞对话——历史底气与时代革命》情景课,实现授课形式的互动性和主体参与的多元化,课程内容入脑入心,提升了班级凝聚力。开拓异地合作教学平台,分别组织统战对象赴福建、红旗渠干部学院、广西、四川宜宾等地开展异地实践教学,让学员们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中心所在、大局所需,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二、充分发挥“团结讲坛”功能,扩大统战影响力
区社院充分发挥“团结讲坛”宣传阵地功能,加强对重要政策、重要理念、新兴概念的宣传解读,共举办8次“团结讲坛”特色活动,参与人数近千人。
(一)审时度势,做好统战工作传声筒
围绕中央、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最新时事热点和发展动态,制定年度“团结讲坛”宣传方案,邀请来自市委统战部、市社会主义学院、区委党校、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国防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院所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为统战成员和统战干部作专题报告,内容包括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人工智能与元宇宙发展、在法治轨道上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等,使广大统战人士夯实了理论基础、拓宽了知识眼界,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机会。
(二)深入基层,联动画好统战同心圆
今年,区社院进一步拓宽“团结讲坛”宣传覆盖面,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法宝作用,围绕打造“服务圈”、扩大“朋友圈”、建起“学习圈”三个维度,把课堂带进基层,让统战融入社区治理当中,融入服务发展当中。截至12月,2024年杨浦团结讲坛活动中有4期采取联合宣讲形式,分别走进长白新村街道、新江湾城街道、四平路街道、殷行路街道开展宣讲,为近年新高,达到良好宣讲效果。
三、深入推进理论研究工作,提升统战引领力
区社院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在市统战理论研究会指导下,聚焦统战工作理论前沿和实践热点,明确理论研究方向,扎实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一)从大局大势出发,推动研究高质量发展
积极研究剖析“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地工程”和“上海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研究工程”重点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上海市统战调研工作指示精神,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主题,开展统战研究工作。今年,在上海市统战理论会征文活动中,区社院共上报4篇论文,其中2篇文章(《新质生产力引领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路径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共同富裕的四维探析》)获得“优秀奖”。其中,上报上海市理论研究会的参选文章共计130余篇,获奖文章5篇,杨浦区社院入选2篇,申报数量创新高、获奖难度创新高,理论研究得到高质量发展。
(二)从热点问题出发,加强调研工作实效性
区社院聚焦“推进统战事业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依托共建平台,主动探索共建工作,加强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市社会主义学院等上海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研究基地共建,共同开展多次讨论会,先后同10余名专家进行咨询交流,讨论内容包括加强党的领导、人民民主、新型政党制度、民族宗教、中国式现代化、基层统战等等,让统战理论研究工作走深走实。
四、着力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汇聚统战凝聚力
为进一步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功能的发挥,区社会主义学院主动作为,于今年9月,成立“杨浦中华文化学院”。
(一)开办特色活动,搭建对外文化交流平台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5周年。值中华传统节日中秋之际,在上海中华文化学院指导下,学院携手同济大学对外交流学院和新江湾城街道联合主办“传承民俗风 团结一家亲”民俗游艺会。活动中向非遗领军人颁发了“中华文化传承人”证书,抖音、叠纸科技、同济大学“熊猫叨叨”团队等有影响力的企业和单位颁发了“中华文化推荐单位”证书。并且,让中华文化传承走向基层,走进基层,探索“区级-街道-居委”三级传导模式,在新江湾城街道设立“中华文化宣传点”。活动吸引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港澳台同胞、民族宗教人士、侨界人士以及在沪外国留学生千余人参加。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了该项活动,并现场采访了同济留学生,上观新闻、文汇报、新民晚报等多家媒体也进行了深入报道。
(二)深化文化浸润,打开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区社院深耕人文沃土,挖掘区域内的资源,用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2月,区社院(区中华文化学院)联合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开展“看杨浦”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活动。来自韩国、日本、乌兹别克、柬埔寨等国家的30余名留学生参加活动。留学生们依次参观了人民城市理念实践展示馆、杨浦滨江沿线、228街坊等地,沉浸式感受杨浦沧桑巨变与蝶变绽放,让留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杨浦、感受杨浦、爱上杨浦。
杨浦区社会主义学院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区社院将在区委统战的领导和市社会主义学院的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团结奋斗,有序推进社院各项工作。
(一)坚持做好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社院教学水平。围绕主题主线和培训重点,科学设置主体班课程,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优化行走式教学线路,依托统战相关协作机制,整合区域统战文化资源,计划新增院士风采馆、刘占恩烈士纪念馆两个现场教学点位;加强同异地教学基地的合作联系,拓展1-2个异地教学基地。
(二)坚持发挥理论研究会作用,不断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围绕学习贯彻市委、区委全会精神,聚焦市统、区委中心工作,全面推动2025年统战理论研究工作。发挥“区校联动”优势,盘活高校智库资源,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取向,注重提升干部调研能力,积极参与论文申报项目,争取在统战理论研究方面得到长足发展。
(三)坚持扩大“团结讲坛”的影响力,不断宣传统战理论。围绕统一战线政治思想指引工作方案、依托区域统战资源和“团结讲坛”平台,聚焦区域工作重点、统战工作难点、社会热点,引导广大统一战线人士及时了解时事热点、国内外发展前沿。依托统战基地和区域高校,扎实开展共建合作,增强统战政策学习宣传深度与广度。
(四)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凝聚各方力量。着眼文化品牌打造,继续打造杨浦文化交流实践品牌,明年计划继续与同济大学、基层街道合作,共同举办中华文化宣传活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社院力量。上半年,拟与同济大学国际对外交流学院、同济大学后勤处共同举办“美食节”,并面向广大统战人士,举办1-2次中华民俗文化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