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6月25日上午,在上海市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学习月之际,由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主办;市社院城市民族和宗教研究中心承办;徐汇区民宗办、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支持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及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市社院举行。市社会主义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冉小毅致辞。市社会主义学院教授、城市民族和宗教研究中心主任蒋连华主持。
.png)
会议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具有鲜明问题导向和实践指向的重大理论创新。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统领和指导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要深刻学习领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中华文明,发挥好社会主义学院作用,团结一批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学术队伍,创新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复旦大学文博系博导、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会长高蒙河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创始所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田兆元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导、曾任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的刘悦来教授应邀作主旨报告。高蒙河教授以考古学为视角,从“三个有利于”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文化遗产传播的精神实质,从“三大文明标识”阐释中华民族文明特征,从“三个转换”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实践方式;田兆元教授以民俗叙事与民俗谱系为切入点,以端午节的形成发展为例,剖析了边地多民族凤舟竞渡所彰显的中华文化认同;刘悦来教授则聚焦社区空间微更新,展示了“花开上海”至“花开新疆”的系列创新实践,着重阐述了空间阵地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作用。
主旨发言后,徐汇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负责人为大家介绍了上海市徐汇区在北京蒙藏学校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2025年第二期中华优秀文化体验项目中展示的部分非遗项目,以及徐汇区作为全国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探索“非遗在社区”的有关活动。
与会嘉宾在观看“上海剪纸”技艺展示、“邬泥泾(黄道婆)手工棉纺织技艺”产品和“盘扣”技艺展示后,纷纷表示通过生动的实物和技艺展示,不仅加深了对这些传统工艺的了解,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增进民族认同、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的重要作用。
市社院城市民族和宗教研究中心部分聘任研究员,市社院科研处、学报、教务处、教研部等部分干部教师,徐汇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办、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有关负责同志、区13个街镇民族团结进步协会骨干参加了研讨会和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