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王俊华副教授在《解放日报》刊发《上海人民力量大汇合》,全文如下:
77年前的6月23日,上海各界群众10万余人从四面八方赶到沪宁车站,欢送“上海人民和平请愿团”赴南京请愿。这就是著名的六二三运动,被誉为“大革命以来上海乃至全国第一次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爱国民主力量大联合
1946年5月5日,在上海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下,由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和上海纺织业、百货业等工会组织以及妇女、文化、医药、教师、学生等各界53个团体(后扩展为91个单位)的200多位代表,在南京路劝工大楼礼堂召开大会,宣布成立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简称“人团联”)。
6月19日,由全市72所(后增加至150余所)大中学校组成的上海学生争取和平联合会(简称“和平联”)成立,号召上海学生立刻联合起来反对内战,并在全市学生中开展反内战签名活动。
“人团联”“和平联”等组织的成立,实现了上海各界爱国民主力量的大联合,为我们党领导六二三运动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6月23日早上8时,沪宁车站广场上人山人海,“要求和平、反对内战”“人民代表胜利万岁”等口号此起彼伏。到车站送行的有陶行知、许广平、周建人、叶圣陶、林汉达、王绍鏊、田汉、吴晗、沙千里等知名人士。欢送会的主席团由王绍鏊、林汉达、陶行知三位组成。
不料,请愿团到南京下关车站一下车,就遭到国民党暴徒特务的围攻殴打,致使马叙伦、雷洁琼、阎宝航等人受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下关惨案”。
消息传到上海后,上海市民群情激愤。“人团联”发表宣言,强烈谴责国民党当局的暴行,要求惩办凶手。6月25日,陶行知以全国和平联合会暨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的名义在国际饭店举行记者招待会,向各国记者介绍“下关惨案”的真相,并散发抗议书。
六二三运动是抗战胜利后上海人民革命力量的第一次大汇合、大检阅,是上海市民识破国民党当局反动面目的一个大转折,揭开了上海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反对美蒋统治的爱国民主运动的序幕。
六二三运动历史经验
第一,确保我们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全面领导。
在六二三运动的发起、组织、实施和善后上,中共都发挥着主导性作用。没有我们党的支持、领导,就没有六二三运动,更不可能有运动的胜利。
第二,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强大法宝作用。
当时,我们党将上层统战工作与基层群众工作相结合、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相结合,积极争取中间力量,并通过“人团联”“和平联”等组织化形式,实现了各界爱国民主力量的大团结大联合,形成了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第三,积极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
从组织体系来看,具体领导六二三运动的组织机构有中共中央南京局、上海工委和上海党组织。其中,中共中央南京局和上海工委有直接隶属关系,上海党组织则属于另一大系统。
按照当时规定,上海工委和上海党组织之间一般不发生横向联系。但在这次运动中,根据周恩来的指示,二者相互配合,实现了统筹协调。
(作者为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