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丰富教学培训方式,发挥经典书籍育人作用,市社院积极打造“荐读一本书”阅读主题教学品牌活动,在部分主体班次选取反映新时代我国最新发展成就和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最新理论成果的重点书目,使学员通过阅读激发学习热情、提升能力素养、明确自身定位、广泛凝聚共识。学员们纷纷响应、踊跃参与,我们陆续选编部分学员的学习体会,以期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工作的实际效果。
本期推送2024年上海市工商联系统干部培训班学员王涵、诸晨的学习体会。
.png)
《置身事内》读后感
王涵
兰小欢教授以其深厚的经济学功底和细致的观察力,从政府的角度深入剖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经济学原理与政府行为相结合,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与定位,以及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微妙关系。关于本书,我有以下四点感受:
一是知识框架完善。这本书是我目前读到过的对读者最友好的专业科普书籍之一。从结构上看,本书共设置了8个章节,每章三个小节,每个章节都有自己的主题,每小节其实已经为读者做好了一份思维导图,帮助读者搭好整本书的逻辑框架。从内容上看,每一章的结语对本章内容进行了再次提炼。并在每章节最后,作者罗列出了扩展阅读,有在本书中被引用的内容,也有相关的书籍和纪录片。此外,作者会在书内容相互关联之处标明互相引用,帮助读者回忆起前文的关联内容,也可以作为复习。以上的这些巧妙设计能够将高深复杂的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学生和小白读者。
二是讲述脉络清晰透彻。在阅读过程中,这本书用清楚的逻辑、朴实的文字、具体的案例向我这样的小白读者清楚解释了我国地方政府进行经济发展、地方治理的历史背景和决策逻辑。我们常说,要想理解一个东西,就要去了解它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从它的发展过程去理解它从何而来、又往何处去。而且这本书的叙述是非常诚恳的,不仅观点独到,而且论据充分。《置身事内》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如今我们正在面临的房地产、地方债、中美贸易等问题。
三是思考方式的传递。作者是在阐述政府的经济行为,也是传递他的看待经济问题的思维。例如文中提到的一体两面的观点,这种思考方式帮助读者更加容易触达问题的本质。兰小欢教授不仅从宏观层面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还从微观层面揭示了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具体操作和决策过程。他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数据,让我们看到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也让我们认识到了政府决策背后的复杂性和艰难性。
四是信念感的传递。在全书最后的结束语里的这段话所传递出的信念感十分动人:“我的乐观并不需要这些头头是道的逻辑支撑,它就是一种朴素的信念:相信中国会更好。这种信念不是源于学术训练,而是源于司马迁、杜甫、苏轼,源于‘一条大河波浪宽’,源于对中国人勤奋实干的钦佩。”就是这一种朴素而强烈的爱国主义,让我们愿意为国家民族的发展,不遗余力地去奋斗。
我们在走访民营企业的时候会发现不少企业都在述说自己的不容易,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民营经济的发展遭遇了四十多年来少有的严峻形势,其中既有国内经济增速整体下滑、国际经济环境困难加重、疫情后遗症消除缓慢的严重影响,又有民营企业处境严峻、一大批民营企业破产倒闭所带来的巨大冲击,还有社会舆论对民营经济的怀疑甚至否定的声音干扰。
不过,在2023年下半年,民营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机,如,民营经济31条的出台,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成立70周年贺信,这些都表明党和国家对于民营经济的重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强有力配套措施的落地也使得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有效地改善,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了实际困难。我们工商联作为民营企业的“娘家人”,就更要主动作为,不遗余力地帮助民营企业坚定发展信心,相信营商环境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民营经济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最后,《置身事内》这个标题本身也是对“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最好的致敬。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大家深入思考。
《置身事内》读后感
诸晨
《置身事内》的主角就是政府与政策,这与我们工商联与商会从事的工作有着息息相关,包括政府权力与事务、财税、融资等,与我们服务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文中作者特别强调了政府的作用,比如从政府招商引资的竞争到政府能力建设和角色的转变,另外从“生产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变得十分重要。最后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解决问题,一步一个脚印,持续推进改革。
最近两年我们听到民营企业最多的抱怨就是生意难做,赚不到钱,其实这里包含了多种原因:从客观上讲,从国内来说“新冠”、产能过剩、居民消费不足、企业出口受冲击,但以外部来说,中美贸易战、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但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人们对于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缺乏信心。因此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业升级、建立统一大市场、促进国内外双循环才是根本,才能让人们充满希望。
众所周知,中国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我们有时会忽略存在的风险,即使看到了也不会领会,当下经济波动,再回看政策以及再看过已往内外危机带来的启示,就会有更多的领悟。所以我们不能浪费每次危机带来的经验和教训,虽然大多数是痛的领悟,但这是成长所需付出的代价。
推荐这本书也是让更多的人知道,当一个国家从制定政策到发布政策有着多么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因为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也让更多的人知道某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解决方案未必适合我们,当然以往成功的经验也未必适合未来的我们,这与各个地区情况不一样,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一些看起来容易却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些我们看起来难以想象的政策可能会是适当的环境,是为了解决过渡时期的规则。
在《置身事内》有这么一句话我认为很好“生活过得好一点,比大多数宏伟更宏伟”。现实中我们可以不懂经济、不关心经济,但每个人都离不开经济,因为都与它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特别是对于我国来说,经济好,一切都好。
各位,当今的时代已不是孤军奋斗的时代,抱团合作、协同进取是我们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工作,我们要有想法、有思路、有目标,要站在企业的角度,让企业良性发展。促企业做大做强。
对于政府,作为营商环境的塑造者与维护者,我想今后“店小二”式的服务无疑是必然路径,倡导弘扬周到的服务,就是让服务质量更优,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忧,真真正正地让企业放心,让服务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