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中华文化 >> 海派文化 >> 稿件
解读海派文化
来源:东方网 日期:2012.10.19

  兼容并蓄

  上海,是一座经济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富庶丰饶的土地物产、相对发达的经济商贸、较早开埠的历史渊源,这一切,都成为上海这座城市得以广纳、宽涵海内外一切文化,并融合、改造成为体现这座城市品格的标志性特色文化的优越条件。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上海海派文化,体现在上海文化的方方面面;上海的建筑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造就了中西并存、中外合璧、艺术交融、风格独特的“世界建筑博览会”;上海的舞台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形成了本乡本土的“申曲”(沪剧)与国剧京戏、越剧、淮剧等地方戏,以及来自域外的话剧、芭蕾舞等百花争妍的“大联袂”;上海的音乐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由乡土气息浓烈的“紫竹调”、“梅花三弄”,吹来了喜气洋洋的“广东音乐”、喧腾激越的“欢庆锣鼓”、回肠荡气的“二泉映月”,以及来自欧美的交响乐、铜管乐、管弦乐;上海的书画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不但传承、光大了传统中国书画的风骨,出现了被称为“海派”的“海上画派”,而且使发源于古希腊的雕塑艺术和来自文艺复兴发祥地佛罗伦萨的油画艺术在这里留下了“神秘的微笑”;上海的饮食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不但荟萃了展示域内川、粤、京、鲁、江浙、淮扬等地特色菜系、传统名点和茶酒文化的馆堂楼肆,而且汇聚起散发着欧美情调、各国风味的西餐馆、咖啡厅;上海的民俗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不仅保存并革新着传统节庆、吉凶礼俗、民间艺技、武术健身、收藏集古等彰显中华特色的文化,而且吸纳并发展着随欧风而来的交际礼仪、歌舞娱乐、体育竞技、服饰饮食、婚丧嫁娶等异域风情……

  文化设施

  无论你是阔别已久的老朋友,还是初来乍到的新客人,只要你目睹一下上海这座城市的新貌姣容,一批崭新的“海派文化”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建筑,一定会使你领略其精髓和华彩。

  上海大剧院,坐落于市中心人民广场大道西北侧,设有一个2000座的观众厅和近760平方米的舞台。建筑设计沿用中国九宫格式的古建筑风格,配以晶莹剔透的全玻璃外墙;弧形屋顶造型成大鹏展翅似欲腾空飞翔状,既给人以强烈的动感,静观中又像中华民族的聚宝盆,是展演中外优秀舞台艺术的殿堂、世界著名剧院行列中的后起之秀。这里,不仅公演过享誉海内外的新版越剧《红楼梦》,而且引进了众多世界著名的剧目和艺术家。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位于市中心人民广场人民大道东北侧,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具有展示、查询、交流研究、宣传教育及观众休闲等功能。展馆以高科技手段,形象地展示了主题为“城市・人・环境・发展”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成就;以1:200比例,构筑了上海核心地区巨大模型;展馆底层,建有一条45米长、仿老上海建筑风貌的老街。

  上海博物馆,位于人民广场中心南侧,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建筑设计是以中国古代天体观中“天圆地方”之说而创意的,整座建筑由方体基座、斗拱和出挑的巨型圆顶构成,圆顶犹如一面硕大的汉代铜境。从高处远眺,整座建筑犹如古朴而凝重的中国古代青铜器。上海博物馆馆藏品近百万件、珍贵文物12.3万件,其中青铜器、陶瓷器、书画为馆藏三大特色,有“中国馆藏文物半壁江山”之誉。展出的600余件中国古代陶瓷器展品,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迄清末,除远古陶器外,均为历代名窑佳作,其中商代青釉弦纹尊等均为罕见之精品。凝视这些国粹,中国之所以被海外称为“CHINA”,豁然开朗。

  上海图书馆,原址位于南京西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两座塔型高层和五层裙房组成的新馆在优雅的淮海中路落成,原来的馆址成为展示各种国内外优秀作品和上海海派书画艺术的上海美术馆。具有现代派建筑风格的上海图书馆,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馆内藏有古今中外各类书籍1320万册,其规模名列世界十大图书馆行列。馆内设置各类阅读室32个,阅览座位达3000余个,拥有可供开展国际国内文化展示、学术交流、文化娱乐、艺术鉴赏和影视观摩等活动的各类展厅,装备有完备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上海书城,坐落于福州路文化街中心,是一座楼高27层、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的超级书店。6层裙房中1.2万平方米的敞开式铺面,陈列着十几万种各类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2000年上海书城图书销售实现2300万美元。主楼是新世纪到来前组建的世纪出版集团及所属出版社所在地,每年出版几千种各类图书和刊物。

  上海科技馆,位于浦东世纪公园西北侧,占地6.8万平方米,是以“自然・人・科技”为主题,融展示与教育、科研与交流、收藏与制作、休闲与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场馆。2001年10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的主会场设在这里。馆内设有七个展区、三个影院,以及配套设施。

  此外,还有上海美术馆、上海体操馆、上海体育场、虹口足球场、上海国际网球中心、中国残疾人体育艺术培训基地、上海马戏城等一批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设施。

  新闻出版

  上海是近代中国新闻出版业的发祥地。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迅速,现有“文新”、“解放”两大报业集团和世纪出版集团等四十几家出版社。2002年,出版包括《上海日报》等外文报纸在内的报纸101种,其中《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日报12种;全年出版报纸16.46亿份、杂志1.8亿份,出版社会人文科学、哲学、经济、法律、科技、少儿、辞书、美术、古籍、文化教育等图书2.59亿册。全市除有上海书城等大型综合性新华书店外,还有包括外文书店在内的各类专业书店、报刊发行机构及东方书报亭,以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

  此外,网络新闻也快速发展,现已有“中国上海门户网”、“东方网”、“上海热线”等主要网站二十余家,世界各地的网络新闻及时传遍上海每一角落。在网上纵览世界风云,已成为上海市民的重要文化活动。

  文广影视

  上海的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经过整合,已形成集团化经营规模。上海文广集团所属京、昆、沪、越、淮及芭蕾等文艺院剧团经过改革,已实现市场化运作,优秀剧目、著名表演艺术家受到青睐;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东方广播电台通过整合,已实行广播频率专业化;上海电影继续保持高产势头,2002年共摄制故事片10部,其中不乏运作高科技手段的大制作巨片;上海电视台和东方电视台拥有提供11套节目,近1500小时的播放能力,世界各地的新闻、世界各国的优秀电视节目受到普遍关注和欢迎,跨洋同步、双向卫性传输播出技术的运用,使上海市民能同时与各国人民享受电视带来的欢乐。

  中外交流

  上海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近年来不断增加,文化交流的领域不断扩大。除国际电视节、国际电影节、国际艺术节等重大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外,中外文化艺术优秀作品的交流往来密切,涵盖世界四大歌剧流派的九部经典歌剧中的《阿依达》、《浮士德》、《飘泊的荷兰人》、《奥涅金》、《茶花女》、《魔笛》等,世界十大经典芭蕾的八部,音乐剧《悲惨世界》、《猫》等,都来到上海,成功演出;世界三大歌王帕瓦罗蒂、卡雷拉斯、多明戈都在上海成功地举办了个人演唱会。上海的原创优秀作品也走出国门,融入世界。由上海歌舞团创作与演出的大型服饰舞蹈《金舞银饰》,除2001年6月江泽民主席在上海邀请俄、哈、吉、塔等国元首观看,并为APEC部长会议专场演出外,还曾出访美国夏威夷,在夏威夷第三届“阿洛哈”彩虹艺术节开幕式上演出;应法国里昂双年舞蹈节组委会邀请,参加“丝绸之路”主题演出;2002年在巴黎举行申博专场演出。被称为动物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大型舞剧《野斑马》,于2003年赴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堪培拉等地演出;美国一演出公司签订了《野斑马》赴美作四十场演出的协议;法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也纷纷向该剧发出了演出邀请。2000年2月20日,上海大剧院与世界著名的悉尼剧院同时举办卫星双向传递经典歌剧演唱音乐会,八位中外美声歌唱家合唱的《饮酒歌》歌声甫落,上海大剧院和悉尼歌剧院同时爆发出雷鸣般掌声。

  2002年,上海成功举办了2002国际旅游交易会、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2002国际服装文化节、第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届上海传媒高峰论坛,以及北美书殿、俄罗斯书展、“中国文化与出版”论坛等文化交流活动。

  百态争妍

  “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呈出的是千姿百态的风貌。上海的体育事业和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也随着这座城市的再一次崛起而闪耀出新的华彩和魅力。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体育运动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还举办了许多重量级赛事,如2002年成功地举办了ATP网球大师杯赛、世界杯射击赛等19项国际体育赛事和37项国内重要体育赛事。在第十四届亚运会上,上海运动员获得31枚金牌(人次)14.5枚银牌和9.5枚铜牌。其中有一人1次打破一项世界纪录,两人2次打破两项亚洲纪录,一人1次平一项亚洲纪录,五人8次打破八项亚运会纪录,一人1次平一项亚运会纪录,创造了上海运动员在历届亚运会上的最好成绩。在竞技体育的带动下,上海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上海人的体质明显增强,国民体质测定达标比例为80%。迄今为止,上海已有体育活动场馆5000余个,总面积1322万平方米。

  源远流长、异彩纷呈的饮食文化,为繁荣的都市增添了新的魅力。漫长上海街头,到处可感受到饮食文化的浓烈氛围。无论是繁华的南京路,还是典雅的淮海路;不管是幽雅的衡山路,还是喧闹的黄河路,各国风情的餐馆,各式菜肴皆备;各地风貌的楼堂,茶酒馆品皆具。至于法国的大菜、日本的寿司、韩国的烧烤、美国的麦当劳、印度的咖喱饭,更是这座城市的“海派”饮食文化“交响乐”中的“新曲”。

  在富有魅力的“海派文化”中,民间收藏是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改革开放后,民间收藏已从少数人的爱好发展到群众性的业余文化活动。

  广东路的古董商店、东台路的交易市场、上海老街的古玩商场,林林总总的民俗文化精品,不但吸引着众多收藏爱好者,而且引来了许多被中国民俗文化的魅力所吸引的外国朋友,盆景馆、算具馆、钟表馆、雨花石馆、茶具馆、蓝翔民间民俗藏筷馆、蝴蝶标本馆和火花藏馆等近百个家庭收藏馆,受到海内外人士的青睐。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