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寻足迹・品文化 >> 稿件
寻足迹・品文化 | 雁荡路80号的历史厚重
来源:中华文化培训交流处 编辑:杨扬 日期:2020.05.11

  今天带您走进雁荡路80号,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旧址、民建总会在沪旧址。

  WDCM上传图片

  自1902年起就优雅至今的雁荡路,初始由法租界公董局越界修筑,一头是淮海路,一头连着复兴公园,全长不超过400米,前后连起来也不过百来个门牌号。走在棕榈掩映的花石板路上,耸立在雁荡路南昌路拐角处,一栋六层楼的欧式风格老建筑一定避不过你的眼光。大楼外墙以褐色泰山砖面砌筑,屋顶为机坪瓦顶,有种低调的大气之感,墙面上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民建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赫然在目,仿佛在述说着历史的厚重。

  没错,这是一栋记载历史的大楼。

  WDCM上传图片

图片说明:1917年5月7日上海《申报》登载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的报道

  或许你并不知道,中华职业教育社是中国第一个职业教育团体。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中华职业教育社本着教育救国的宗旨,致力于改革传统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参与爱国民主运动,投身民族救亡,成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追求民主进步的爱国社团。

   WDCM上传图片 

图片说明:中华职业教育社部分发起人合影,左图后排左二为黄炎培

  中华职业教育社由著名教育家和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可点击了解人物)先生联合教育界、实业界及政界知名人士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人,于1917年在上海创立。主要创始人黄炎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也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

  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址最初在方斜路江苏省教育会内,后于1930年迁入华龙路(今雁荡路)自建的大楼里。

   WDCM上传图片 

图片说明:职教社旧照与旧址

  与此同时,由中华职教社主办、1925年创刊的《生活》周刊社也一同迁往中华职业教育社大楼办公,1932年,邹韬奋在这里成立了生活书店。

   WDCM上传图片 

图片说明:创办进步刊物《生活》周刊,及其主编邹韬奋

  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社办刊物《教育与职业》、《生活周刊》、《国讯》、《展望》;社办学校“中华职业学校”、“中华职业补习学校”、“中华工商专科学校”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WDCM上传图片 

左:1917年11月,黄炎培先生创办《教育与职业》杂志
  右:中华职业学校师生在陆家浜荒地上平整土地建造校园

  抗战期间中华职教社曾迁往桂林、重庆,1946年1月返回上海,1950年4月总社迁往北京,在上海设立分社。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分社于1982年重组并恢复活动, 1992年,更名为“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如今,中华职业教育社已历经百年,然而黄炎培先生“双手万能,手脑并用”和“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教理念,依然熠熠生辉,极具当代意义。

   WDCM上传图片 

  或许你并不知道,雁荡路80号还是中国民主建国会总会在沪旧址。1946年4月,成立不久的民建总会从重庆迁至这栋大楼,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内办公,后于1949年9月迁往北平,这座历经沧桑的大楼正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民建总会在上海的三年多时间里,先后参与了反对内战争取和平的南京请愿,反对美援和美军驻华,反对“国民大会”和“一党宪法”,支持声援学生爱国运动等一系列爱国民主运动。特别是1948年5月23日,民建在上海秘密举行常务理、监事联席会议,一致通过“赞成中共‘五一’号召”的决议。

  这是民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民建最终选择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共团结合作的立场,为民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正确的思想基础。民建总会在沪期间还组建临时干事会,负责总会与上海分会的地下斗争,并与中共上海地下党保持联系,为解放上海和建立新中国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8年5月23日,民建中央将民建总会在沪旧址,即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