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学员风采 >> 班级活动 >> 稿件
实现三个“自信”,发挥统战优势,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第20期统战干部理论进修班第一次大组交流侧记
作者:胡志强 供稿:蒋争春、曾杰、张平浔 袁伟东、周兴龙、安俭、陈建 图:季军 日期:2016.05.12

  5月5日晚,经过为期3天的初步学习,第20期统战干部理论进修班在前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每组推选2名学员代表参加第一次大组交流活动。市委统战部干部处副处长刘爱中、市社会主义学院教务处处长吴志栋、班主任罗莉芳以及全体学员参加。

  交流活动由蒋争春(杨浦区委统战部副部长、进修班副班长)主持,6位学员先后围绕主题作了交流发言。

  曹杰(青浦区侨办主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第一,要正确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困难。经济全球化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既带来机会,也造就挑战,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化,收入差距加大,社会管理和创新能力建设滞后。对此要正确认识,并通过改革发展不断解决这些问题。第二,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纵观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径。第三,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高举旗帜,践行三个“自信”。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把道路自信形成全民共识,认识到道路曲折坎坷,前途光明。历史潮流滚滚向前,任何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共产主义事业一定会实现。

  张平浔(长宁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民宗办主任):创新思维的主要特征是追根求源、标新立异、挑战权威。只有认识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和危害,并加以改进,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打下科技创新的基础。建议科创人才的培养要从教育入手,从小孩抓起。

  袁伟东(黄浦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社会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建设科创中心,关键有两点:一是深刻领会工作要求,把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着力点和关键。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打破体制机制上的障碍,特别是必须改变政府条块分割、分钱分物的管理体制现状,促进科技创新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地制宜地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二是分析借鉴以色列成功经验,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完善人才资源支撑,优化孵化器运作机制,强化院校技术转移的市场导向,活跃资本市场的金融支持,帮助企业跨越“死亡之谷”。

  安俭(华东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一、加强理论学习。学习毛泽东、习近平有关统一战线经典论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画出最大的同心圆,追求最大公约数,让民族群众象石榴籽一样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二、加强人才培养。高校的主要功能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统战工作的核心是做人的工作,高校一定要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使统战工作在高校发挥更大作用。三、加强民族团结。当今世界,民族问题风起云涌,错综复杂,无论是为边疆稳定、国富民安,还是防止霸权主义和别有用心的政治势力的分裂活动,都急需进行研究,加强民族团结,创造和平安宁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

  周兴龙(市政府参事室参事业务处副调研员):今天,我想通过三个故事来说明党的统一战线的伟大。其一,“历史周期律”的提出者黄炎培,大家都很熟悉,他的《延安归来》更是享誉海内外,但该书的执笔者其实是他夫人姚维均。她一生坚持听党话,跟党走,在建国后的数次运动中屡遭磨难,但她在遗嘱中写道:“孩子们,我病得很苦!你们要跟着共产党。”无怨无悔,不改早年的政治抉择。其二,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是我们党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光辉模范,他礼贤下士司徒美堂的事迹至今传为美谈。司徒美堂先生参加政协会,由于年老足跛,行动不便,周恩来总理指示用特制藤椅抬着老先生进会场,从而通过感动了一个人,争取了一个党派和海外一大片华人。其三,还有一个基层统战部长,不搞显绩,甘坐冷板凳,长期默默梳理、挖掘区域内的统战资源,建成陈列馆;不图虚名,扎实推进三支队伍建设,带领统战人士在实践中实现党的宗旨,坚持党的路线。

  陈建(市台联联络部副调研员):目前,在沪常住台胞约有二三十万,台资企业超1万家,合同台资超300亿。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离不开广大台胞的支持。第一,围绕建设上海科创中心这一重要任务,努力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从而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献计出力服务,这是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职责所在。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必然要吸引包括台湾科创人才、台资“四新”企业、台籍高校教师等在内的境外科创要素。第二,同心协力营造良好的科创环境和氛围。建设上海科创中心需政府政策及顶层设计的支持,需各级扶持机构加快细化举措,需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等。要举全市之力,借全球智慧,发挥市场作用。要努力倡导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创业精神。要清除各种障碍,让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人才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要营造实现创新,鼓励创新,激发创新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每个岗位做起,真正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的局面。

  蒋争春副班长最后对第一次大组交流做了总结,他认为各组代表的发言都经过了精心准备和深入思考,展现了积极向上、敢于亮剑的精神,体现了态度谦虚、谦逊、谦和的特点,整个讨论过程非常丰满,发言质量有理念,有案例,有分析,有思考,充满了理智、机智和睿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