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教学培训 >> 教学信息 >> 稿件
中国制造: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周汉民为宁夏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学习研讨班授课
来源:教务处 作者:罗莉芳 图:洪伟杰 日期:2016.07.04

  7月1日下午,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周汉民为宁夏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学习研讨班作了题为“中国制造2025和颠覆性创新”的主题报告。

  周汉民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详实的数据、事例,分十三部分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背景和现状、面临的形势和环境、存在的问题、《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路径等进行了详尽解读和阐述。

  周汉民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坚持稳步发展,总体规模位居前列,国际地位大幅提升。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当前,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国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制造业必须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积极稳妥应对内外部挑战。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世界制造强国,是我们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需要,也是对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和大发展的世界经济和产业格局的前瞻布局与主动应对。

  周汉民指出,中国制造业需要颠覆性创新,要准确把握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要求,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强核心技术的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坚持质量为先,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内核,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坚持绿色发展,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坚决贯彻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全面推行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坚持结构优化,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突出重点,从行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空间结构甚至产品和市场结构等多个维度提出优化的路径和措施;坚持人才为本,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前提,走人才引领的发展之路。

  周汉民强调,颠覆性创新是引入新技术、产品或者服务推动变革,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颠覆性”不是指中断或者造成混乱,而是替代。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德国工业4.0、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韩国的“制造业创新3.0”等,对我们构成巨大挑战,也面临重大机遇。根据美国多所智库对颠覆性技术创新方向作出的预判,先进制造、精密医疗、大脑计划、先进汽车、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教育、太空探索、计算机等领域将成为未来技术创新的热门。我国未来创新发展将走出一条“融合之路”――“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这将成为撬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支点。

  最后,周汉民还就宁夏聚焦经济发展,如何发挥地区优势等问题与学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他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要认清形势、把握新常态,用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勇气,砥砺前行。

【关闭窗口】